时间: 2024-04-23 16:02:49 | 作者: 灭火器类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如果说自然界中的大江大河是滋养生命、孕育文明的“动脉”,那家门口的小微水体就是活化肌体的“毛细血管”。
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市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的部署要求,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推进了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河流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辖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大鹏新区62条河流首次全部达到IV类以上水质,其中90%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在全市排名前列。
与此同时,大鹏新区意识到,实现绿水青山不仅需要在河流这个“动脉”上做文章,更要在群众家门口的各类小水塘、风水塘、排水沟、支汊流等“毛细血管”方面做足“绣花功夫”,活化水体。为此,大鹏新区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小微水体环境大提升,在实现“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同时,还要将水生态建设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对各类小微水体实施微整治,围绕水体形成集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微型社区公园,注重“人水和谐”,为群众建设生态美好家园。
小微水体,是指分布在城市乡村的沟、渠、溪、塘等,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小微水体不仅有生态涵养价值,而且大多在群众身边,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小微水体污染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鹏新区坚持生态立区、经济强区,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污染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十三五”以来,新区以硬任务、硬举措、硬作风,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实施了污水管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污水管网300公里,实现雨污分流管网全覆盖;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全区206个物业小区、98个城中村实现排水专业化管理;对全区27000余栋房屋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其中12000栋排水不规范的房屋实施排水立管改造,实现了正本清源小区全覆盖;对全区62条河流中的31条实施综合整治,拆除侵占河流岸线的房屋,拓宽河道,还绿于民。通过从源头到末端的系统治理,新区河流水质持续提升,河流沿岸环境显著改善,水生态逐步恢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作为“生命动脉”的河流水质提升了,但群众家门口的排水边沟、风水塘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底数台账不清晰。河流、湖泊、水库均有详细台账,但作为水环境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微水体却未建立相关台账。二是监管责任不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登记在册的河流均由水务部门进行监管,但支汊流、排水沟、小水塘、风水塘等小微水体不属于河流,且权属复杂,存在监管责任不清晰问题;且部分排水沟、小水塘因建设年代久远,存在监管盲区。三是水体环境不达标。因监管责任不清晰,小微水体成为水环境全方面提升的“真空地带”,存在杂物堆积、建筑垃圾乱倒、杂草丛生等问题;部分风水塘、小水塘等长期不流动导致水体感官较差。
为此,大鹏新区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对辖区内小微水体做全面排查,对环境不达标的进行整治、改造,疏通水环境“毛细血管”,改善群众家门口的水环境。
据介绍,大鹏新区统筹指挥,实现小微水体河湖长全覆盖。大鹏新区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层层压实河湖长主体责任。落实《大鹏新区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考核评级规定,形成“每周一检、每月一巡、每半年一总结、每年述职”的机制,实现三级河长全覆盖和小微水体三级湖长全覆盖。目前,新区区级河长9人、街道级河长36人、社区及河长32人;新区区级河长累计巡河372次,街道级河长累计巡河1226次,社区级河长累计巡河1895次。实现小微水体两级湖长全覆盖。全面落实小微水体的区、街道和社区两级湖长制,建立职责清单,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湖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切实巩固提升小微水体治理成效,严防黑臭现象反弹。
同时,大鹏新区对小微水体做全面“体检”,开展小微水体拉网式大排查。大鹏新区按照“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指示,围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对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统计显示,大鹏新区历时一个月,采用地面排查+无人机航拍的方式,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小微水体进行拉网式大普查。经摸排,大鹏新区共有98个水塘(山塘)、45个鱼塘、20个风水塘、19个水池(景观池)、126个排水渠(支汊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新区组织对所有小微水体的用地权属、责任单位做调查并登记造册,落实河湖长名单。同时对小微水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如水质是否达标、是否连通其他水体、旁边的环境情况,等全面做好毛细血管的“体检”工作,形成详实的“体检报告”。
大鹏新区根据“体检报告”,出台管理办法,对全域小微水体进行“一盘棋”管理;同时,把脉问诊,提高小微水体管养质量和技术水平,因地因时制宜,将所有小微水体进行分类,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最大的目的,制定了《大鹏新区小微水体管养指引》,规定了大鹏新区非河道小微水体的分类、达标要求、管理分工、日常巡查、水质抽样检测、养护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小微水体管护的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结合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和新形势下小微水体管养需求,实现分类管理、科学管理。
大鹏新区具有独特的山海资源,水网密布,集雨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河道62条,近两年陆续完工的“禾塘三部曲”——禾塘山水、荷塘月色、禾塘湿地,分别与三溪河、王母河和新大河综合整治工程结合,成为兼具蓄水防洪、优化生态、美化城市面貌三大功能的综合性湿地,开放后均成为“网红打卡点”,成为居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河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大鹏新区邀请水生态领域专家、民间河湖长等对小微水体进行“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对部分环境不达标的小微水体开展控源截污、内源整治、清除水草杂物、收运水塘垃圾等“靶向治疗”,将景观提升、雨洪治理、公园绿化、碧道建设、海绵城市等项目有机结合,形成天人合一的生态景观综合体。并结合水体周边自然条件、户外空间、居民习惯规划配备铺装、凉亭、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硬景观;同时,种植植被、净化水体的水生植物等自然软景观;软硬结合,昔日被丛生的杂草、垃圾占据的“毛细血管”被疏通治愈,实现向微景观的华丽变身。
在实现小微水体河湖长制全覆盖的同时,大鹏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全民参与小微水体的保护,充分的发挥“河小二”志愿者团队优势,积极发现和反映小微水体存在问题;发动部分乡贤“认领”小微水体,所“认领”的小微水体环境保护较好,群众反映问题较少的,对其予以表彰,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小微水体的格局。
目前,大鹏新区正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地形和独有的山海资源优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部分非饮用水源水库、山塘作为试点,将其转变为观赏型或休闲型水体,在确保抵御自然灾害、农田灌溉等方面功能的同时,发挥其在旅游观光方面的功能,将山塘与周边其他资源连片打包发展山地旅游业,不断加大生态产品供给,打造群众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的亲近自然新载体,让群众有更多方式体会到大鹏之美,通过开发实现更高质量地保护。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鹏新区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步推动河流和小微水体水环境提升,让“毛细血管”“活”起来,成为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微景观。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断的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