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18 20:00:25 | 作者: 消防应急照明
据本报报道,本市将出台《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对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使用予以规范;对九类国际交往功能区,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全面展开集中纠错;在2022年冬奥会前,对覆盖交通、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各个领域的外语标识地方标准予以修订。
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之一, 也是首都核心功能之一。北京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外国游客,更有不少外国人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公共场所设立外语标识,既是为了给外国友人提供方便,也是世界各大城市的通行做法。
然而,外语标识“见外”的现象一直存在。根据前期调研发现,北京街头“问题外语标识”不少,让人不知所云,闹了不少笑话。有的是外文单词出现错误,有的是语法上存在问题,还有的按照汉语句式把外文单词生硬地摆上去。据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前些日子,雍和宫大街公厕英文指示牌“整条街都是错的”;中关村某商场,消火栓被翻译成火灾;地铁“东北出口”,英文竟然是“出口到东北”的意思。错误标识,既容易误导外国友人,也有些丢面儿。想想我们在国外看到中文标识的亲切感,和看到错误中文标识的难受劲,就能体会那种“有还不如没有”的感觉。2022年冬奥会就要来了,到时外语标识的使用率会大幅提高,冬奥前形成覆盖全面、规则清晰的外语标识地方标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规范是为了以后不犯错,而当下最要紧的应是先找错、先改错。多年来,有不少热心市民给外语标识挑错,但错误的外语标识往往不为所动,继续“有碍观瞻”。究其原因,可能考虑到成本支出,也可能嫌麻烦,但最主要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没把错误当回事。所以,在标准全覆盖之前,对现有的“问题外语标识”进行集中纠错显得更为重要。应当梳理街头现有外语标识,提前介入冬奥会等公共场所的外语标识设置和译写工作,请专家审核把关,从源头上避免再次出错;对已经发现的错误外语标识,更要尽快纠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外语标识也是城市脸面的一部分。规范的美观的外语标识,是为外国友人送上便利和尊重,更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打造成熟自信形象的必要手段。
本市将出台《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对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使用予以规范;对九类国际交往功能区,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全面展开集中纠错;并将在2022年冬奥会前,对覆盖交通、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